在1980年代後半曾經騎著250㏄仿賽享受騎乘樂趣,前幾年又回歸重機的懷抱

令人在意的是最近常常聽到使用低轉速域激發循跡力的騎乘方式以前都會使用動力輸出峰值(現在該不會已經沒人在用了吧?)的轉速域

讓輪胎咬住地面加速,我原本以為這就是所謂的循跡力也覺得現在騎的公升級車款應該有不俗的循跡力表現

但是當努力把轉速提高到六千轉以上後,開始覺得是不是自己搞錯了什麼?但是低轉速域轉開油門的時候引擎反應感覺慢了一拍之後的加速度又懶洋洋的感覺,這樣真的沒關係嗎?這就是所謂的循跡力嗎?

 

這幾乎是所有重回重機懷抱的騎士的共通問題,今年本誌所連載的之刊頭特輯的目標也包含了這點。

那麼首先從最新MotoGP的傾向開始說明吧,MotoGP廠車現在已經搭載了馬力超過300hp的超強力引擎,如果沒有循跡力控制系統的話,後輪就會無可避免地開始空轉,直線路段上提升速度衝刺也就算了,難就難在過彎時的循跡力,輪胎在車身傾斜過彎的狀態下打滑的話,整台摩托車撐不了多久就會轉倒,但如果可以徐徐地向外滑動就不至於馬上轉倒,騎士也能控制大馬力車款的征服感,並且會在地上留下黑色的胎紋。

但是這其實會分散過彎的力量,對於在賽道上爭分奪秒分勝負的車手來說其實是需要多加留意使用這個技巧,雖然出彎後的加速很重要,但輪胎如果無法負荷過彎的動力時,迴旋半徑就會慢慢增加。

所以各位下次在用網路或是電視觀戰MotoGP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影像所傳出的引擎聲和進檔狀況,以前還會顯示當前轉速,但這等於是間接地揭露了各廠隊的機密,也因此現在只顯示速度和壓車傾角,可是要從音質的改變來判斷換檔瞬間還是有難度(現在已經使用特殊的無縫變速箱構造,但還是分得出來引擎聲在瞬間有改變一下),不過轉速一定是低於退檔孤輪的萬轉以下,MotoGP廠車的引擎轉速上限在18000轉,但攻略髮夾彎等低速彎道時轉速會掉到一半以下,約莫是8000轉左右。也就是說以各位所騎乘的跑車為例,轉速上限約莫在12000轉,那麼使用的轉速等同於是6000轉以下。

 

低轉速加油門操控引導出加速過彎的抓地力

 

1980年代的250㏄仿賽轉速沒有維持在動力輸出峰值的話沒辦法順利加速

 

HONDA CBR1000RR

標準款?好還是選擇SP好?

有幸拜見了之前的超跑特輯後下定決心加入1000㏄的行列

但開始好奇的是究竟該選擇標準款還是SP好

當然大家都說不要猶豫直上SP,可是老實說在預算方面也相當嚴苛

然後就突然想到了標準款,實際上和SP相比之下

性能並沒有比較差,所以我個人覺得關於性能應該是不會後悔

但實際上標準款究竟值不值得買呢?

 

最新的超跑在電子控制方面的確有著成熟的進步,對於中年以上騎士來說可以迴避操駕風險享受行車樂趣,這是之前所無法想像的狀況,所以想騎看看是什麼樣的感覺,會這麼想也很正常,但就像這位讀者所說的,高性能的車款有些還推出了配備更頂級的升級版,究竟是否真的需要這種等級的車款嗎,再加上預算的問題,會迷惘也很正常。

那麼這裡就以CBR1000RR為例,除了標準款和SP之外,甚至有限量發售的頂級SP2款式,從引擎的燃燒室到汽閥都採用專用設計,換句話說也就是以比賽為前提的專用車款,如果只是想在一般道路上騎乘,加上成本的考量下,就不需要考慮這台款式了。

那麼標準款和SP的差異在哪裡呢?從外觀上可一目瞭然的部分就是懸吊系統和煞車系統了,標準款和其他跑車比起來已經採用了性能已經過剩的前叉和後避震,然後也配備了輻射卡鉗,SP則是採用了OHLINS製的電子控制系統,半自動的設計方式讓前叉和後避震依照行車狀況自動調整最適當的設定,並且奢華地裝上BREMBO的一體成型輻射卡鉗。

 

相關文章連結:

 親身體驗安心與自信的循跡力

彎道攻略之轉向技巧

壓車吃滿胎會比較帥嗎?

 

騎乘技巧 循跡力 過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