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違五年,強勢登場

2016年YAMAHA台灣山葉發表第一代Force車款,為台灣155c.c.級距市場投下震撼彈,前衛霸氣的外型以及靈活的操控讓它擁有不少死忠粉絲,雖然中間有推出小幅度的改款,從上市至今五年的時間產品也慢慢走向末期,近日推出的全新FORCE 2.0究竟表現如何,是否表現像原廠廣告詞一樣的「絕不退讓」?

 

 

改色不行了,大改再上

白牌速克達車款不論是早期到現在甚至是未來,在「機車王國」稱號的台灣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隨著年輕人追求更強勁的動力以及更酷炫的外型,「通勤」早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是不是能在這個級距內做些甚麼?」FORCE的導入,無疑為白牌速克達投入震撼彈,讓消費者有了全新選擇,迫使國內各家車廠紛紛加入跑旅風格市場來分食這塊大餅,在國內車廠輪番的堆陳出新下如DRG、KRV等車款不僅在動力、操控方面越來越強悍,外型幾何的設計也更加乖張,甚至是電控配備都成了消費者考驗車廠的考題之一,產品間的競爭益趨激烈。FORCE投入市場轉眼過了五年,其他競爭對手飛躍式的進步,雖然YAMAHA中間不乏推出新色及小幅度升級仍始終滿足不了期盼大幅度改款到來的廣大車迷,面對競爭對手強烈的壓力下YAMAHA勢必做出改變。以全新姿態問世的FORCE 2.0到底做出了哪些改變,絕對不能錯過本篇的深入剖析。

 

 

 

相較於上一代FORCE ,改款過後的FORCE 2.0在車頭比例上往上拉了許多,頭燈與前土除的空隙明顯增加,外觀造型見仁見智,但筆者認為如果車頭造型能更下移比例會更協調。尾燈則一改前代鑽石切割造型,取而代之的是一字型LED尾燈,方向燈依然維持傳統燈泡設定稍嫌可惜。

規格表

引擎形式=水冷四行程單汽缸 4V

排氣量= 155c.c.

車身尺寸=長寬高 1895 x 760 x 1120 mm

軸距=1340 mm

座高=815 mm

油箱容量=6.1 公升

裝備重量=130 公斤

前煞系統=碟煞 / Φ 267 mm / 單向雙活塞卡鉗

後煞系統=碟煞 / Φ 230 mm / 單向單活塞卡鉗

輪胎尺寸=120 / 70-13 M / C 53P(前)

                  130 / 70-13 M / C 57P(後)

FORCE 2.0值得你看更久

既然是大改款的FORCE 2.0,當然先從最直觀的外觀開始說起,從正面車頭來看你會發現,FORCE 2.0的肌肉線條變多了,在視覺寬度上明顯增加許多線條搖身一變成了肌肉棒子,延續上一代FORCE特色的定位燈及雙色處理,黑色塑料改為消光色搭配有點向內凹的頭燈,營造出神秘且更侵略性。

 

頭燈組包含方向燈均採用傳統鹵素燈泡略為可惜,從頭燈向上延伸的兩條摺線且在黑色塑料車側部分做了類似獸爪痕跡點綴得恰到好處,有別於上一代類風鏡的造型,FORCE 2.0則換上了「真正」的短風鏡,不僅外觀層次更豐富,增加的四個螺絲鎖點對車主來說如果日後要升級調整都更為方便。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樣的感覺,越是誇張的車身線條雖然在外觀營造上能展現更動感更酷炫的感受,不免俗的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視覺疲勞俗稱的不耐看,YAMAHA設計師很巧妙地將這些線條做了柔化處理,猶如絹絲折線一般在動感中做了很好的平衡,近幾年不論白牌級距或是大型速克達身上很常看到將車頭方向燈位置單獨移動至車側的設計語彙,營造更寬廣的視覺感受,值得一提的是,FORCE 2.0的車身銘牌揮別以往貼紙形式改採直接印刷在車殼上,不僅質感上更加分,對於日後如有更換車殼需求也不用再額外購買銘牌貼紙,省下一筆開銷。整體車頭外觀重心向上調高不少,從正前方彷彿能直接看到三角台,雖然以一般俯視角度來說看不太出來,但筆者私心認為再往前延伸一點會更好。

 



儀錶板部分相信很多讀者應該跟筆者一樣,第一眼會覺得「哇!這跟BW'S太像了吧」多了TCS燈號整體辨識度還算清晰,轉速時速等資訊一目了然。在油箱蓋及鑰匙孔周圍運用髮絲紋處理,雖材質依然是塑料防刮材質,但視覺質感不錯。有優點當然也有缺點,跟日常生活使用上息息相關的鑰匙孔下方置物空間不足,掛鉤的口徑也偏小,雖可透過原廠提供的套件進行加裝,在便利性上仍有進步空間。

 

 

來到車側映入眼簾的最大的改變就是類外露式車架的設計,內部搭配類網狀飾板,營造出類似大型重機的結構美感,在速克達上算很突破的設計,也為FORCE 2.0的辨識度提升許多。

 

 

車尾捨棄中置單槍後避震改為傳統雙槍預載可調,雖然大多數人都會預設立場這樣的設定勢必犧牲操控性,但筆者在南深路連續彎道實際測試下來,並沒有想像中的落差,反而覺得這樣的設定頗為均衡。

 

 

更多詳細資訊都在 MotorWorld 437期

 

 

yamaha force 155 跑旅 b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