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Honda CB1100

 

充滿濃濃復古風的一款高科技產品

 

歐洲市場期盼已久的Honda CB1100,在去年的科隆車展上終於現身。台灣的車友對這台Honda的復古街車應該不陌生,但在歐洲已讓眾多車迷望眼欲穿。為了表達本車的重要性,特地請來首席設計師福永博文出席解說,堪稱是重返20世紀榮耀的一部具有紀念意義的車款。

 

文/Kevin Ash

圖/Ula Serra, Francesc Montero, Zep Gori, Felix Romero

 

 

懷舊車款搭配全新科技

 

在Honda的精心打造下,全新的CB1100的整體水準較舊款CB 750獲得顯著提昇,而更上一層樓的結果不僅讓它再度流行起來,且無論在操控感或是引擎性能上,也流露出濃濃的復古味道。

這並非說它會藉由高速的過彎性能展現出行雲流水般迂迴前進和快速擺動的功力,而是表示藉著這最新出爐的CB車款,Honda已毫不掩飾地表明其企圖心,想要再創昔日的丰采。

為此,Honda特別請出了經驗豐富的主任級工程師福永博文(Hirofumi Fukunaga),讓他來執掌這項計畫的兵符。由這個跡象即不難看出,該計畫對於Honda的上上下下來說有多麼重要。更可以打包票的是,他努力的往復古之路邁進,使得無論就在它的工程設計或外觀上來說,都充滿了有如千古佳釀般的風味。

當初設計這款CB1100的目的,即是要把過去的氣冷式四缸引擎發揚光大,而非針對任何特定的單一機種,並且在CB1100身上所展現出的許多「視覺特效」,都可以讓人一眼認出。像是如同400-Four身上的排氣管、尾燈,以及綠色標度盤等,都是上世紀七○年代的常見特色。輪框亦將經典的星十柱(Comstar)框再度重現,擋泥板也經過鉻化處理。還有,由於有了鍍鉻的節氣閥端蓋,凸輪軸的空間則變得更為寛敞,使得它的引擎彷彿CB900等第一代氣冷式DOHC機種的外觀。

 

 

新舊兼容並蓄

 

不過值得一提的尚不止於此,就拿汽缸散熱片的頂端來說,就比30年前的舊式機種薄了2mm。一方面強化其七○年代的風格,同時在快馬加鞭的奔馳後,一旦引擎冷卻,便會發出低沈而有節奏的砰砰聲,這可算是Honda機種的典型特色。再者,在第一與第二汽缸上的進氣閥,要比第三和第四個汽缸上的略早閉合,這個設計上也是模仿舊型機種,好讓其引擎帶來更多如波浪般起伏的「fu」。

其車身底盤亦讓較窄的輪胎和較大的車輪有了重新引導流行的機會,它裝配18吋的輪框、110mm的前輪,和140mm的後輪。在車體幾何方面亦屬舊式風格,擁有27度的前傾角,1490mm的軸距,以及114mm的行程。此外,它還有雙避震器和雙搖籃式鋼管車架,比起30年前的舊機種更為粗大。

儘管引擎擁有復古般的外觀,但其內部卻隱藏了許多現代科技。像是除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氣正時(intake timing)外,還有通氣孔會透過車頭而讓油路更為順暢,這一切的設計都是為了要讓火星塞保持在冷卻狀態。由於使用了全鋁製的捲筒,並附有熔接式的鋁製套筒,所以有助於汽缸內的散熱作用。而且和Honda的舊款四汽缸產品不同的是,它的每個汽缸都有四個活門,而位在外側的兩根排氣管亦以絕佳的角度排氣,使兩個車架下管得以保持清潔。

它的動力輸出為84匹制動馬力,相對而言較低,這表示引擎並沒有很大的受壓,所以即使Honda的首款氣冷式四汽缸產品已問世了20多年,也依然可以符合目前以及未來可預測的排放規定,只是將化油器拿掉,改為36mm節流閥。它的缸徑和行程尺寸為73.5mm × 67.2mm,要比目前的一般慣例更屬於長衝程式(oversquare)。另外,Fireblade的缸徑行程比為0.753,相較之下,這款CB則為0.914。

 

 

溫馴又不失爆發力的引擎

 

此外還有許多巧妙的設計手法值得一提。像是油箱便故意設計得較窄,所以一旦跨坐到這款車上,還能看到下方的引擎。還有,煞車也是Honda的首款「無輪轂」碟式設計,這表示前煞車碟是直接附在車輪而非中央載架上,讓前端看起來更為乾淨清爽。另外方向燈也像尾燈一樣,具有一種獨立時代所俱備的外觀,座位的兩側也都附有頭盔鎖,就像舊式機種那樣,甚至還有中柱,不曉得各位車迷們還記不記得?

CB1100在日本開賣已有三年,不過在規格上仍與歐規存在一些重大差異。包括一個較寬的空氣濾清孔、沒有在消音器裡安裝鼓翼,以及經過修改的燃料噴射裝置。在結合了這些特色之後,當每分鐘轉數一旦小於3000,引擎便會獲得極大扭力。

這在許多摩托車身上或許都無關緊要,可是CB1100卻擁有我所見過最「溫馴」的引擎,甚至在最高的第五檔上所使用的轉數越來越低時也是如此。這純粹是因為引擎已能輕鬆自如的面對這種情況,直到我將轉數降到500rpm以下。而且即使如此,它仍能順利地向前推進,不致於引發傳動系統的高聲抗議,同時足以讓每天的騎乘經驗都是如此愜意。

這款車的引擎正如你的預期一樣,是屬於中低程的,強而有力、反應又靈敏,但又不會帶來威脅性,不致於扯裂你的臂膀。然而另一方面,它只需要降低一檔,就可以趕過汽車,且快得足以引爆你的興奮和激情。雖然隨著轉數的提升,難免會出現一些震動,但仍是瑕不掩瑜,不致於產生很大的干擾,且仍能在道路上以平穩的速度前進。引擎不時還會發出些粗啞而讓人愉悅的聲音,這來自於過去的特色,現在也越來越受到歡迎。縱使它的每分鐘轉數衝到9000轉以上的紅線區後,就會產生一股單調而沉悶的感覺,但這不是CB 1100不是為了拉轉而出現的,它仍有足夠的力量來進行運動式的操駕,展現出比經典空冷四缸引擎還要多的潛力。

 

 

本田經典回歸領略四缸魅力

繼承老前輩CB 750的風采,CB 1100呈現出日式NK街車的經典。

完美的電鍍前土除,映照出懷舊圓燈丰采。

經典雙圓式儀表板,中間搭配多功能數位顯示螢幕。

CB 1100引擎冷卻方式以空冷為主,搭配小型油冷輔助。

 

 

2013 Honda CB1100 Specifications

引擎型式        直列12V四缸水冷DOHC

內徑×行程      73.5 x 67.2 mm

壓縮比    9.5 :1

總排氣量        1140 cc

最大馬力        88ps/7500rpm

最大扭力        9.4kg-m/5000rpm

車架型式        鋼管雙搖籃式

傳動系統        濕式多片離合器,5檔鏈條傳動

前傾角/曳距   27°/114mm

前後輪尺寸    110/80R18M/C / 140/70R18M/C

軸距        1,490mm

座高        795mm

濕重        248kg

排檔方式        國際6檔

油箱容量        14.6公升,可跑230km

 

 

其他的亮點在哪裡?

 

Honda宣稱在一般的騎乘狀態下,每公升油可跑18.2公里,雖然在產品發表會上不太可能核對得出來,不過根據個人的推算,實際情況應比Honda所聲稱的少約10%到12%。所以,每公升汽油可跑上16公里應是合理的,甚至還有可能更好,這表示在加滿一次油後,它足足可跑上230公里。對許多買家來說或許不成問題,但對喜好進行長途冒險之旅的騎士來說,將因而打退堂鼓。

但它的舒適度是無庸置疑的,雖然在座位上待了一天,但卻不曾引發我任何的不適。相信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騎乘時身體稍向前傾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座墊還擁有極為寬敞的位置!座高也算是頗低──官方公布的數字為795mm,而且細瘦的油箱與前座墊,也有助於個頭不高的騎士把腳觸地。

它的烤漆是一大亮點,也與其他的細節相得益彰,讓人想不注意都難,尤其油箱上的漆色更是明亮而深邃。這款車有白、紅及黑三種色系,若到了陽光下,要以紅色車系較引人注目,算是傾國傾城的「絕色」。至於其他的許多元件則採深黃色,還有電鍍的鋁質材料,或是高品質的塑膠材料。Honda對這款車可謂付出相當心血,就彷彿它已成了該公司的世襲遺產,必須搖旗吶喊以示支持,或是得付出額外的一些努力加以精雕細琢,方能彰顯它的不凡。

在此同時,它的懸吊系統也堪稱一絕,雖然在高速行駛於顛簸路面時會略感起伏,但依然可以提供真正至高無上的快感,況且在其他時間裡,更能提供「超豪華」的騎乘品質,至於ABS則是屬於選配。總之,這是一款「奇特」的車種,除非你有駕馭上世紀七○年代機種的經驗,因而熟悉了其中的某些東西,否則與年輕騎士過去所習慣騎乘的機種將大不相同。

 

編按:

Kevin Ash於今年1月22日,在南非進行試乘報導時遭逢意外,不幸過世,本篇CB1100的試乘報導是其最後遺作。本誌在此懷念Kevin Ash為摩托車界所付出的努力,並肯定其對兩輪界的貢獻。也請各位讀者放心,本誌將會另覓管道,繼續為各位讀者推出高品質的國外新車介紹。

 

 

經典之作值得品味

CB 1100的空冷四缸引擎外表復古,卻內藏最新的Honda技術。

CB 1100的雙槍式後避震相當出色,讓人體會乘坐的樂趣。

油箱蓋保留CB 750造型,在大腿處收縮讓騎士便於騎乘。

特殊的碟盤制動,與星狀輪框的造型互相呼應。